股票代码cccsss

导航

为追回一万元“法务费”竟付了七千!警惕“代维权”可能是“真骗钱”

来源:雷火官方    发布时间:2025-04-18 03:25:43

分享本文 :

  

为追回一万元“法务费”竟付了七千!警惕“代维权”可能是“真骗钱”

  “我司主营全国范围法律咨询,线上立案,民事诉讼处理。”接待兰女士的工作人员周某,自称是一家法律咨询公司的工作人员。听了兰女士对于事情的描述,周某声称,追欠款的事企业能办,兰女士只要交800元的定金,公司就会把案子提交到“办案中心”进行处理。

  对方提供的合同上写着,服务的内容仅限于“帮助进行非诉讼调解,出具催款函”,跟打官司就没有关系。

  兰女士需要为此交纳3000多元的“财产保全费”。又过了半个多月,周某称法院又查到了对方的一笔财产线索,要求兰女士再交纳一笔3000多元的“财产冻结费”。

  等兰女士交了钱,她才越发觉得不对劲,欠款纠纷总共才一万元,现在自己为这件事已经花出去了七千元,是不是有点太离谱了?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女儿,女儿一听就觉得遇到了骗子,要求对方退款。

  “法律咨询公司”或“法务公司”仅能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不能“代打官司”或“代找律师”,能够从事诉讼业务的只有律师事务所。但市面上,通过“代维权”“代打官司”等各种名义冒充律所,忽悠兰女士这样当事人的公司依然有不少。

  需要交纳的财产保全费也仅为120元,根本不是对方声称的3000多元。至于另外3000多元的“财产冻结费”,法律上就没有这种说法。

  “报了个培训班,被坑了四千元钱,有没有人知道怎么办?”一则求助帖的评论区,成了代士的“团建现场”。“我帮你,我是专业退费的律师机构”“给我留言,我们给你提供一对一维权方案”……各种“关心”和“建议”层出不穷。

  记者以自己遭遇无良机构需要维权为由,给其中一人发送了私信,对方自称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张口就开价600元手续费,称交了费之后才能对接“法务”,但记者坚持“先对接再交费”。眼见记者死不交钱,对方最终建了个聊天群,拉了一个叫作“法律咨询”的人进来。

  随后,记者问这名“法律咨询”是什么身份,对方的口径突然变了:“我们不是律师事务所,只是接你们的退款单帮忙退款。”记者又询问对方是什么机构,有没有合同,对方发来了一张合同照片,

  骗人的戏码如此不专业,着实让记者震惊。但再不专业,对方至少也拿出了一份合同。记者咨询的另外几个“代维权”人士,甚至都撑不过“自报家门”这关。当记者追问对方是什么身份时,有人就不再回复了,更不可思议的是人莫名其妙地发了火,称“只对已追回退款的客户才提供证件和公司信息”“再问这个不作回复”。

  记者与一家代维权机构的交涉经历,和兰女士碰到的情况极为相似。对方称自己是律师事务所,只要记者付一笔定金,就能帮忙请律师打官司。但对方拿出的合同,却只是“法律咨询合同”,服务内容也仅限于“协助记者就维权事宜全程提供咨询,出具专业的咨询意见”,根本就不是用来请律师打官司的“委托代理合同”。而一旦记者支付定金,后续恐怕也会遭遇对方各种名目的“二次收费”。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法律咨询公司,抓住的就是消费者不懂法又想维权的心理,在打擦边球。”北京诵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阿致刚律师表示,如果法律咨询公司只是收取咨询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或者帮助当事人写起诉状,从法律上讲并没什么问题,“但这一些企业往往会夸大宣传,并且冒用律师事务所的名义开展诉讼业务,这是明显违规的。

  法律咨询公司是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注册的,不能开展或委托律师开展诉讼业务。他们也不受司法局的监管,对于律师的一些规定和要求,比如不能承诺一定胜诉等,根本就管不到这一些企业,这也导致了关于法律咨询公司的各种乱象。”

  有些机构故意在合同中如此约定,就为了在出现争议时增加消费者的维权成本。阿致刚建议,消费的人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查看,对于会造成自己维权不力的条款,应及时质疑并指出。

  是拨打12348法律援助热线寻求建议。如果确定要通过诉讼手段来解决争议,消费者也应该自行寻找律师事务所,而不要轻信所谓的“法律咨询公司”。在当地司法局的网站上,可以查到所有的律师事务所信息,消费者能自行比对并咨询,寻找自己信任的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