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雷火官方 发布时间:2025-02-27 07:50:13
2023年,国家高质量高起点启动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作为受国资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双重监管的平台,央企财务公司更好贯彻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要求,找准功能定位,发挥出特有牌照资质优势和平台作用,对推动国资央企有重要意义。当前形势下,作者觉得更好地发挥央企财务公司作用需要直面对集团主业发展支撑力度有限、对财务公司的考核过多强调利润、风险管控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不断朝着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服务方向发展。
1987年,我国第一家财务公司——东风汽车财务公司成立,标志着产融结合的开端。此后,慢慢的变多的公司集团加入,运用内部金融机构融通资金,财务公司行业迎来发展热潮。据中国财务公司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末,我国财务公司数量为252家,全行业资产规模为8.89万亿元,其中总资产超过1000亿元的财务公司达到20家;服务的公司集团和成员单位涵盖交通运输、电力、石油化学工业、钢铁、机械制造、民生消费等17个行业。历经30多年发展,财务公司已成为中国公司集团产融结合、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平台,是我国金融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中国财务公司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末,我国财务公司行业共吸纳存款7.43万亿元,占行业负债总金额的96.67%;财务公司行业资金集中度为50.26%,其中88家财务企业内部结算集中度超过90%。财务公司行业各项贷款余额为3.86万亿元。财务公司主要风险监管指标也基本稳定,不良贷款率为0.99%,低于商业银行中等水准0.6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9.49%,高于商业银行中等水准4.32个百分点;流动性比例为61.54%,略低于商业银行中等水准1.31个百分点。财务公司持续执行贷款降息、存款升息、减免手续费等金融纾困政策,不断加大信贷投放,通过贷款、票据贴现、买方信贷、消费信贷、延伸产业链金融等工具支持公司集团、成员企业和产业链单位发展,金融服务价值彰显。
在财务公司行业中,央企财务公司77家,大多数央企集团都设有财务公司,地方国企财务公司123家,央企和地方国企财务公司数量合计占比近八成。国央企财务公司的改革发展水平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整个财务公司行业的发展水平。
结合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以及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金融的新要求,当前,央企财务公司在发挥功能定位上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财务公司金融牌照优势没有充分显现,战略定位不够清晰,产品创新不够及时,对国家战略、集团主业发展支撑力度有限。二是未能很好定位与商业银行的关系,服务属性体现不明显,价格、产品相较商业银行不具竞争性,部分央企集团对财务公司的考核仍过多强调利润。三是在国务院国资委全面建设一流财务管理体系背景下,部分央企财务公司参与集团司库体系建设不够,辅助管理属性发挥不足,数智化、风险管控水平仍有待提升,个别财务公司出现风险事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结合国务院国资委近几年对央企金融业务的政策要求,同时有明确的目的性解决央企财务公司功能定位发挥方面存在的主体问题,作者觉得应朝着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服务方向发展。
服务集团科学技术创新。财务公司与所属集团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在现有资质下,央企财务公司应主动求变,创新服务成员企业科学技术创新的思路,丰富支持科学技术创新的金融理财产品,重点紧盯集团内科改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强化企业科学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央企财务公司应将服务科学技术创新纳入五年发展规划,加强科技金融制度建设,单列信贷规模,重点支持基础性、紧迫性、前沿性、颠覆性原创技术探讨研究和“卡脖子”研发技术。加大对技术改造的信贷资金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淘汰更新落后产能,提升投入产出效率。创新信用审批机制,根据科学技术创新型企业轻资产的特点,探索采用专利权、订单、应收账款作为抵(质)押等方式提供贷款,尝试“科学技术创新积分贷”。对科技型成员企业执行差异化“三查”标准。与相关科技公司联手,加强与各级知识产权局以及评估、法律、担保等中介机构的沟通协调,打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渠道,引导目标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并帮企业获得政策红利。专项制定科技金融业务考核方案,适度延长科技信贷人员绩效考核周期,建立专项奖励制度,细化落实激励约束和尽职免责政策。
服务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培育。央企财务公司应主动对接集团战略、市场、投资、科技部门,探索服务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新模式,实施“融资+融智”并举策略,努力打造培育新兴起的产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商。立足集团产业属性,明确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重点信贷支持方向和重点成员企业,实施差异化支持政策。当前信贷支持应重点着眼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产业以及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优化战略性新兴成员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在内部评级和贷前调查中,最大限度地考虑战略性新兴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对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要充分认识企业和项目的成长性,将未来高增长潜力带来的收益作为评估重点。结合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不一样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创新各类金融理财产品,与商业银行组建银团贷款,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提供全周期的金融支持。牵头集团内各金融企业,握指成拳、组合工具,与租赁、基金、保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一起,灵活使用“投、贷、债、租、证”策略,有效满足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发展的融资需求。大力开展股权、并购贷款,推动产业链整合,加速新兴起的产业集群发展。
寻求与商业银行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作为集团内金融机构,对商业银行不能覆盖的领域积极补位,做商业银行干不了、干不好的业务。比如,针对成员企业清偿各类欠款发放清欠专项贷,优先支持用于支付小微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以及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等;以订单预期销售回款作为主要还款来源,采取无担保形式向装备制造公司可以提供订单贷补充流动性;发放超短贷用于资信证明开具等。对于资金需求量大的投资类项目,财务公司一家难以承担,应积极寻求与商业银行合作,以小比例参与银团贷款的方式,既实现增信,也拉低整体利率,实现1+12的效用。财务公司在成员企业项目策划阶段就参与进去,发挥集团牵头金融平台的作用,整合集团内外各种金融资源,制定系统解决方案,助力项目落地。在能源项目开发中,涉及投资、建设、运维等多家央企,要发挥现代产业链“链长”的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加强与集团业务高度相关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同业合作,推动双方保函互认和票据互认。依托财务公司同业授信,持续推广开展代开保函、代开信用证业务。
实施“价格+产品+服务”普惠金融。央企财务公司应构建“价格+产品+服务”一体普惠金融路径,帮助成员企业以最优成本获取金融资源。实施“一高一低三减四免”普惠定价措施,对业务费率能免则免,不能免则打折,存款利率取监管高线,贷款利率取监管低线,减少承兑、保函、结售汇业务手续费,免除承兑、保函业务保证金和结算、询证函业务手续费。坚守央企民生底线,实施农民工工资代发业务,从源头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用足用好买方信贷资质,促进集团优势产品营销售卖,扶持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未来的发展。融入成员企业市场开发,将财务公司作为监管资金存储放置机构,实现新开发项目受限资金归集。
推动集团实施差异化考核。央企财务公司应立足各自集团所在行业特点,发挥熟悉行业的优势,聚焦集团主业苦练内功,做简单的金融,做特色的金融,紧扣集团主业优化金融服务,做“专而精”的特色金融机构。集团母公司结合国务院国资委倡导的“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建立“服务第一、兼顾效益”的财务公司考评机制,考核评价指标应突出财务公司对集团整体综合创效、为集团节约费用、成员客户服务满意度、资金集中度、流动性比例、资本充足率等指标,适当兼顾经济增加值等经济效益指标,从考核机制上正确引导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规避追求短期利益。
担当集团司库执行主体。财务公司的客户信息库和信贷、结算平台,是公司集团司库的基本功能。根据中国财务公司协会2023年的一项统计,81%的财务公司在集团司库建设中作为实施平台,其中,16.95%的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司库管理中心实质合一,其余财务公司为集团总部设置司库管理中心或者有关部门统筹,财务公司作为司库管理平台。可见,近年来随企业集团司库建设的不断深化,财务公司的职能已经在向“司库化”方向转变。央企财务公司应在公司集团司库体系建设中积极扮演“推动者”角色,主动参与整体规划设计以及基础职能建设,承接司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获得集团相关授权,在账户管理、资金归集、资金结算、资金监控、资金预算、风险管理等方面由运行职能向辅助管理职能拓展,运营集团司库。同时,基于司库全流程信息化处理,对积累的大量资金管理数据进行价值挖掘,为公司集团提供全面经营成果分析和决策支持。加力协助集团加强资金风险监控,努力为集团加强流动性风险、汇率利率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管控上贡献更大专业力量。适应集团国际化经营需要,持续提升跨境资金管理服务水平,用好用足国家相关支持政策,建立畅通集团跨境资金调剂流转通道,助力集团实现资金全球统筹管理;借助先进的技术和共享银行信息网络,协助搭建集团境外资金监控平台,最大限度助力集团实现全球资金动态可视。
向数智化转型。央企财务公司与商业银行有众多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的情况不同,大多财务公司只有一处营业场所,客户却分布大江南北,对数智化的需求非常迫切。基于此,财务公司要构建“全在线”“全天候”“全闭环”的数智化运营体系,实现全价值链、全要素优化配置。“全在线”就是升级优化核心业务系统,业务办理模式由“柜员操作为主”转变为“客户自主、自助办理”为主。“全闭环”就是将核心系统与集团司库、共享系统对接,为客户构建一站式线上办理模式。“全天候”就是开发移动端业务办理APP,加大人工智能技术的场景应用,全方面提升便捷可得的服务能力。
守牢风险合规底线。央企财务公司要深入贯彻落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践行“合规创造价值、风控行稳致远”的理念。构建集资产负债管理、资金运用测算、资金头寸管理、流动性管理为一体的资金运营管控体系。制定风险偏好方案,在月末、季末对业务优先级排序,动态调整资本充足率。实施“年预算、月统筹、周计划、日安排”,统筹中长期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和短期应急措施,多措并举提高流动性。审慎开展投资业务。将合法合规性审查和风险评估作为“三重一大”决策和业务审批的前置程序。建设风险监测系统,对主要指标实时监测,提升公司在极端情形下的快速反应能力。